区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兰山区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石统明同志。石局长,欢迎您!
石统明: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通过《政务访谈》这个平台和大家沟通交流。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兰山区大数据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政府网站:石局长,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兰山区的《“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疫情防控体系》经验先后被《半月谈》、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转载。我们区大数据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好吗?
石统明:好的,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兰山区大数据局紧盯数据“聚、通、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防控理念,注重发挥大数据作用,把“数字治理,全域闭环式”防控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我们兰山区探索形成了“平台化指挥、精准化预警、信息化引导、扫码化登记、数字化服务、网格化落实”的“六化数字治理模式”,为全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大数据支撑。这一经验被国家级媒体报道,并被市改革办作为典型案例上报省改革办。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平台化指挥”,共享办公凝聚防控合力。坚持疫情防控全区“一盘棋”,依托已经整合完成的社会治理融合共享平台,探索形成“平台指挥、网上办公、信息跑路、减少聚集”的立体指挥体系。打造平台指挥中心,依托“雪亮工程”信息系统,整合党建信息平台、智慧民调信息系统,接入住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环保、商城消防、“12345”等信息平台,建立集信息采集、纠纷受理、数据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智慧系统,抢在疫情之前实现了各部门、各领域、各层级的信息数据整合,为疫情防控指挥打造了平台、打通了信息壁垒、赢得了主动。线上指挥调度工作,以平台为阵地,协调多部门联动,及时召开调度会议,统筹发送预警防控信息,统一口径对外宣传。既避免了开会人员集聚,又完成了工作部署落实。快速收集各类数据,注重运用各级大数据信息平台对物价信息、物资储备、原料供应、产品运输等进行数据监测,确保疫情期间物价平稳、供应充足,用最优方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不利影响,为经济健康发展、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有序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二是突出“精准化预警”,跟踪识别锁定防控重点。坚持把大数据分析作为预警防控的“望远镜”,精准发现来自湖北、武汉等重点疫情地区的流动人员,打造“线上发现、平台指令、线下隔离”的闭环链条,严防“输入性”病例发生。精准锁定可疑人员,综合运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交警视频监控以及铁路、航班、公路出行信息,对来自湖北、武汉、温州等地的航班、列车、车牌号码等进行精准排查,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表”,第一时间推送属地镇街和责任部门,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措施和隔离办法,有效阻断了省外输入病例的传播。精准分析行动轨迹,通过信息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数字结算凭证等,对已经发现的确诊人员行动轨迹进行分析,掌握疑似患者的出行路径,并主动向社会公开,划出重点防范区域,隔离相关接触人员。精准监测隔离区域,发挥“雪亮工程”视频覆盖面广、全息在线的优势,对隔离医院、隔离小区、隔离楼宇等重点场所落实24小时视频在线监控,对有关进出人员实行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实现有效隔离。
三是突出“信息化互动”,在线引导群众自治管理。用活用好数字媒体在宣传引导中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融媒体的方式,不断放大宣传效果,有效动员起防控疫情的群众力量,实现了政府舆论引导下的公共治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坚持主动发声,引导社会动员。综合运用新闻报道、运营商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多渠道线上媒体,及时公布每日新增病例数、医用物资数、市场供应数、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实事求是公示区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赠款物及使用情况。官方媒体发布后,迅速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进行“裂变式”扩散,第一时间让群众掌握了解防疫信息,达到了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另一方面,坚持高效互动,消除恐慌情绪。更加注重运用数据媒体打造政府和群众、公权力和私权力的对话平台。发挥“一网通管”作用,整合党建信息平台、政务服务平台、智慧民调信息系统、“12345”服务热线,及时收集受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赞扬、批评和诉求,快速转办处理,及时纠正偏差,注重引导舆论,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恐慌和谣言传播,保持了政府防控与群众诉求的合理高效互动,维护了社会面上稳定。
四是突出“扫码化登记”,综合提升社区治理实效。坚持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着力用大数据的手段,落实封闭管理的各项措施,提升社区管控的工作效率。试点推广扫码登记,在全市率先试点安装社区“疫情大数据人员监测系统”,在社区和物业掌握前期数据基础上,对进出小区人员实行扫码管理。自动识别本小区人员和外来人员,精准记录小区人员往来出入的具体姓名、时间、体温等,自动形成出行登记表格,大大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开展的效率。探索运用“热成像”系统,为提高体温检测的效率,兰山区重点在人员聚焦场所探索实行“热成像”系统,对包括人体在内的物品温度进行立体成像,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视频屏幕精准发现体温超过医学合理范围的人员。热成像系统结合其他体温测量手段,大大提高了人员流动区域的体温检测效率。
五是突出“数字化服务”,全面立体保障群众生活。坚持网络在线、重构生活,引导群众减少线下聚集,提升线上服务,实现服务保障“零距离”。推行“不见面”办公审批,借助网上信息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开展“非接触”办公、“不见面”审批,引导复工企业网上办理相关手,推动相关行业部门集中网上受理业务。开展“分行业”复工复产,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引导相关企业分行业、分类别开工开业。对防疫和居民生活急需物资由政府派人指导开工,对智慧化程度高、人员接触少的企业率先开工,分行业制定商贸、物流等9个行业的复工方案,助推实现了平稳安全复工复产。健全“不接触”民生服务,对接服务相关医院,大力开展网上预约、微信挂号、远程诊疗等措施,解决疫情敏感期间就医问题;用好网络直播系统,协助教育部门搭建网络课堂学习平台,做到“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歇”;推动各大商超开展线上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居民通过APP或电话下单,让老百姓和相关企业在疫情期间享受足不出户的服务保障。引导“新业态”加快崛起,引导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创新型、平台型、数字型企业和青年创业者,瞄准疫情防控期间的有力契机,变危为机、抢抓机遇、乘势而起,利用疫情假期时间,加快抢占新兴业态市场,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群众生活服务带来了便利。
六是突出“网格化落实”,推动疫情防控“全域闭环式”执行到位。坚持把“信息化”调度指挥与“网格化”执行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落实网格责任,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系统,建立“无交叉、无重复、无缝隙”的区镇村三级疫情防控体系,通过明晰的网格责任、具体的网格措施,扎实推进疫情排查、封闭管理、人员登记、病毒消杀和情况上报,保障疫情防控的扎实有序推进。严格封闭管理,发动网格力量,在全市率先对辖区所有村庄、社区进行封闭管理,在村社区出入口设立体温测量点、临时隔离观察点,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测温,严格实行“两头卡”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将人员留在家里。建设数字社区,选择部分城市社区开展试点,居民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手机APP一键开门、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实现“全程零接触”,最大程度避免接触式交叉感染。
区政府网站:通过石局长的介绍,我们看到我区数聚赋能数字治理方面,特别是在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那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又是怎样的呢?
石统明:我区通过“数字治理”构建了抗击疫情的精准防控体系、沟通指挥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系统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生产、生活和疫情防控难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大数据为依托,进一步挖掘大数据在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应急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数字治理”是政府决策的“千里眼”。目前数字治理在精准发现疫情,助力工作开展上已经见到实效,但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模拟处理,为政府决策作出合理的建议,只有实现数据深度分析和趋势预测,才能真正掌握应急管理的主动权。第二,“数字治理”是高效运转的“协调器”。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地方政府如何忙而不乱地处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各类信息,非常考验数字治理的协调运转能力。只有打破数据壁垒和层级障碍,推动数据信息高度融合、协调运转,才能真正发挥出大数据的协调指挥作用。第三,“数字治理”是政策运行的“缓冲带”。数字治理提升了地方政府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数字媒体方式,建立公权力与私权力、公媒体与自媒体的交流互动平台,既要主动发声、引领群众、确保信息对等对称,更要敏锐捕捉突发状态、及时纠正政策偏差。第四,“数字治理”要尊重群众选择、引导社会自治。数字治理的活力源泉在广大群众的发展需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顺应群众的需求期待,引导群众自治管理,才能让数字治理的效能充分发挥。
区政府网站:好的,非常感谢石局长百忙之中接受本次访谈,祝愿全区大数据工作再上新台阶。
石统明:谢谢主持人,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全区大数据事业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