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临沂西郊实验学校2020年教学工作执行情况 | ||||||||||||||||||||||||
2020-12-30 点击数: | ||||||||||||||||||||||||
|
||||||||||||||||||||||||
|
||||||||||||||||||||||||
一年来,我校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研室的关心关怀下,立足于办学实际,脚踏实地抓规范,全心全意促发展,努力探索,求实创新,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抓好制度落实,促进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为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保障教学工作的突出地位,我校注重抓好制度落实,促进教学管理。 (一)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依法治教 学校多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富有成效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如:《临沂西郊实验学校教师综合考评制度》《临沂西郊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奖励方案》《临沂西郊实验学校考勤制度》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教代会进行修改完善。 (二)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完善学校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课程规划与体系构建,是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我校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积极探索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初步规划和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即“明心教育”3+4+X课程体系,“3”是指我校课程分为三种类别,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是指校本课程系统的四个类型,即:明慧课程、明德课程、明礼课程、明雅课程。“X”是指我校三级课程系统中包括的具体科目。 通过明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抓实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监控 (一)严格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总结 学校坚持“常规月检查制度”,及时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反复研讨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问题,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各项常规进行了细化,从质和量上对各项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检评细则,并做到有检查,有量化,有公示,有反馈。 (二)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监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疫情期间,我校采取年级主任加入班级钉钉群,线上查课,监督线上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采取每天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加强检查和监控,并及时反馈到各年级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逐渐从有效走向高效。 (三)加强晨诵午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读写习惯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学校重视对晨诵午写习惯的培养。由学校书法老师每天推送书法教学视频,利用每天15分钟,学生练习书法,日积月累,学生的读写习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重视期中质量检测,抓实环节落实 期中质量检测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节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加油站。上学期,我校举行了线上学情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分年级举行了学情质量分析会,明确了教学方向。本学期学校严格组织期中质量检测,从考场安排、阅卷分工、成绩分析、补教补学、成绩表彰,抓细抓实每一个环节,保证期中检测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以及校本教研,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对各层次、各阶段的教师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指导。 (一)落实教材培训和互联网+工程 扎实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是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校充分利用区教研室组织的全员教材培训、互联网+工程、各级教学研讨会等平台,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学习,充分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二)加强新上岗教师和临聘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积极发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广大临聘教师和新上岗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 每学期初,学校对新教师进行常规培训,明确备课、作业、听课等的具体要求,学习“明心课堂”策略,帮助新教师及时进入角色。 认真组织新上岗教师试用期培训。做到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有收获。开展青蓝工程,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方式,辅导教师从教学常规要求,到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家校沟通等方面对新教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我校临聘教师比例较高,素质参差不齐,且人员流动性大。针对临聘教师的培养,我校制定了《临聘教师培训方案》,开展“临聘教师每人一节课”,加强对临聘教师的帮扶和指导,认真组织临聘教师参加智库培训。 (三)注重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升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升,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让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成长持续发光。我校现有市区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34人,今年许圣绘、邵振飞老师、闵祥玲老师和彭瑶瑶老师被选为兰山区名师、名班主任培养人选。 以各科教研员为引领,带动各学科开展骨干教师梯队群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引领骨干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写好一篇教育故事”,“上好一节公开课”,“写好一份教学案例”,由实践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四)开展技能大赛,夯实教师基本功 学校把教师书法、说课答辩等基本技能,纳入学校量化考核,每学期组织钢笔字、粉笔字大赛,组织说课答辩活动,实行一对一帮带,全员过关,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科教研组的团队凝聚力。 四、加强校本教研,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教研为主体,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制订了《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制度约束,确保学校教研工作制度化、有序化、常态化,有力的保证了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发挥学科集体优势,确保备课实效。 周三至周五是我校各教研组集体教研时间,集体教研以教材通研、重难点习题讲解、先行课研讨等为主要内容。每次集体备课做到有签到、有内容、有记录、有效果。 (二)加强课堂研究,深入推进“明心课堂”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近年来,我校以“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师生幸福的学校”为办学定位,大力推进“明心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初露头角――合作交流,直抒己见――教师点拨,画龙点睛――巩固应用,融会贯通――总结提升,启智明心”,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开展问题式教研,集思广益。 新课堂注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使新课堂效率最大化,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为此我们积极开展“问题式教研”,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集思广益,为“明心课堂”的深入推进铺路搭桥。 教研组集体备课注重问题研讨。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老师们在教研组中交流新课堂中的问题和困惑,小组展开探究讨论,形成解决策略。 开展“问题导向,共研共促”大集体教研。学科教研员汇总收集各教研组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研究解决策略,形成方案。 2.开展四课活动,督促跟进。 开展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提升课及“明心课堂”优质课展示活动。各学科统一安排,共同推进;教干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指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互帮互学。“明心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完善,课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五、提升综合素养,展现明心风采 (一)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3月份,我校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开展了“童心抗‘疫’,同心祈愿”系列个性化学习活动。同学们利用书法、绘画、征文和手抄报等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战胜疫情的决心。另外,暑假期间我校组织15名学生参加了全区“国学小名士”评选活动,我校取得了总平均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周千画同学获得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开展读书节,书香浸润快乐成长。 开展读书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今年4月,学校启动了教师读书月活动和以“童心抗疫,阅读为伴”为主题的线上读书节,成立了“墨香悦读”读写团队。通过线上读书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分享等形式,以书为友,全校齐动员,学生全员参与,一同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书香浸润的快乐。 (三)综合素养展示,达人汇聚各显风采。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养展示。三至六年级学生通过汉字听写、现场作文、数学习题精讲、英语口语展示及美术绘画素养等形式,各学科小达人踊跃参与,各显风采。 (四)开展科技课程,激发兴趣面向未来。 我校积极开设科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技教育。在11月份举行的兰山区创意素养展活动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特殊贡献奖,学生们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一等奖34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14个。 深入推进“明心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目标。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正确的育人方向,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