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临沂第九中学2020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执行情况
2020-12-31    点击数:  
 索引号  lanshanqujytyj/2021-0000095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0-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临沂第九中学2020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执行情况
索引号: lanshanqujytyj/2021-0000095
发布机构: 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公开目录: 教学科研
发布日期: 2020-12-31

一年来,我校在“崇德重智 自主成功”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巩固、改革、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确立“向科研要质量,科研立教,科研兴校”的思想,致力于“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在教科研中,以“学生为本,理论先导,实验总结,推广应用”为原则,使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剂,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化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优化评价制度,努力提升教科研品位,使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走上了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轨道。现就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教体局“强质量、抓改革、创品牌、守底线、惠民生”工作思路,以及确立的“改革创新年”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2020年学校工作计划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法规范办学,培养高学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学生,打造绿色教育质量。

二、聚焦问题

2020年学校教学工作确立了打造绿色教育质量为中心。绿色,代表着活力,代表着生机,象征着生命力。绿色质量相比较传统意义上的质量观,并不否定考试和分数,但不唯分数,不把分数和学业成绩当作学生成长过程中唯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参数。绿色质量是全面的、综合的、多元的,质量获得是规范的、科学的。

三、目标任务

根据叶澜教授提出的基础教育的“三底”使命,2020年学校打造绿色教育质量的目标任务分解为:

(一)质量的底线与教师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依法规范办学,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实现敩学相长。

(二)质量的底色与教学管理

坚持绿色发展,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贯彻落实上级减负增效工作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推进教学精致化管理。

(三)质量的底蕴与学校课程

坚持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家校和融和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四、实施措施

(一)坚持依法规范办学,转变育人方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推进学校特色课程、课程思政和衔接课程建设。深化学科类、活动类、节日类、选修类、研学类、家长类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语文大阅读教学和英语大阅读实验教学,以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持续改进教学行为。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执行力,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二)坚持精致化管理,转变教研工作方式

1.做好开学衔接工作。

统筹考虑假期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的衔接,认真对假期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做好开学后的学情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有针对性地合理、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对已经居家线上学习过的课程,根据诊断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有重点地对已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复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开展个性化辅导,做好学习补救和补偿工作。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为赶进度额外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个别出现身体异常不能返校或被隔离观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科学指导八、九年级学生中考学科的学习,注重家校协调沟通,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建议,回应社会关切。

2.提高教师的研究力。

开展问题式研究、草根式课题研究,做好学校各级课题实效化研究过程管理。

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作业研究、考试评价、资源开发等重点任务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研形式,采用现场展示、项目研究、主题教研、跨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

重点做好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倡导分层和自助餐式作业。加大作业质量监控力度,畅通作业“亮、晒”平台,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命题趋势、导向研究,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设计思路。

推进集体教研下的备课研究。备课内容研究包括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课程标准解读、考点分析、章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提升、理化生实验设计与改进、习题优选和把控等。

推进立德树人、家校合作、疫情与教育、思政课改等四项课题的实验研究。

3.提升教师的学习力。

组织策动。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加强学习领导力;二是组建团队互动学习组织,形成学习合力。

目标驱动。一是以观念更新为目标,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二是以知识更新为目标,开展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学习;三是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开展师德、法律法规学习。

教研拉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教师个人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提炼出问题,依托集体教研,研究问题,破解问题,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反思推动。积极倡导教师及时总结课后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叙事性反思。

骨干带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评价促动。对研究、学习过程出现的典型,积极搭建交流、分享和展示的平台,以及外出学习的绿色学习通道。

4.健全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健全培训、培养、培育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培训学习型教师群体,培养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作业研究、考试研究、学情研究、集体备课等项目团队,培育研究型教师成长共同体。

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教师成长梯队建设。

5.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充分发挥教学常规管理的导向、反馈及改进功能,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形成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监控、评价及改进的闭环体系。

教务处统筹安排,在抓细、抓实常规月检评的基础上,对常规材料坚持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

(三)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基本理念,坚决摒弃满堂讲、满堂灌,切实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关注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教学转型。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度研究,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打造生命愉悦高效课堂。

坚持因材施教,建立学生学情会商制度,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

推动现代技术和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开展结对教师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课、智慧课堂实验课、学科周等活动。

健全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四个维度下的教、学、研、评一体化观课、议课机制。

2020年12月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