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滨河实验学校2020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0-09-08    点击数:  
 索引号  lanshanqujytyj/2020-0001027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0-09-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滨河实验学校2020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索引号: lanshanqujytyj/2020-0001027
发布机构: 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公开目录: 教学科研
发布日期: 2020-09-08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兰山区教体局确定的“改革创新年”,也是我校努力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行发展课堂、奋力爬坡定位的“改革创新年”。总体目标是:根据区教研室工作计划要点,立足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坚持“强质量、抓改革、创品牌、守底线、惠民生”的指导思想,按照“规范办学,培养高学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学生,打造绿色教育质量”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实施教学教研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课程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抓实常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教研工作重要专业支撑作用,强化教研工作,做好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能,打造个性鲜明的学校特色教研文化,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智慧课堂”

1. 继续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中致力于建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求知智慧,发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生成智慧。通过知识学习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转知成智、心灵智慧,追求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道德与智慧同步发展,最终由培养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者。根据《兰山区小学推进“新课堂”实施方案》,围绕“新课堂”行动、“新课程”建设和“新评价”引领三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最终实现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型。

2.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依托于“模式推进”,立足于“现实课堂”,着眼于“行为改变”。基于真实的问题,展开切实研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课时特点、学科个性、学生现状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杜绝机械照搬,力争课改有主动性、有意义、有可操作性,并逐渐成为习惯。围绕“新课堂”创建,实现“新课堂”倡导的教学基本流程,体现以先学为基础、问题生成为纽带、展示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

(二)重视教师培养,大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开展全员教师培训。教师学习交流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教学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课标培训、教材研读、教学基本功大赛、读书沙龙、草根课例与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继续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网络学习的方式尽力提供教师学习的机会。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校内培训,岗位比武,外出学习,校际交流,参加竞赛等多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大力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拼”、“我最满意的一节课”、“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等活动,继续扎实推进“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精心打造满意课堂,高效课堂。利用和创设各种机会,让我校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胆实践,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多走出去,听听看看,开阔视野。争取我校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市区级学科骨干。

3.全面提高教研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通过开展课标学习、读书沙龙、专题讲座、讲评课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明确自己的职责,立足自己的岗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善于思考,善于团结组员,带领全组成员有声有色地开展教研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稳固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真正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将“核心素养”的提升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关注学生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广泛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不断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品质优良、人格健全、活力四射的真正的人。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倡导“无作业年级、无作业科目、无作业教师、无作业学生、无作业周、无作业日”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总量和难度,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无效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给孩子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4.大力实施蓓蕾读书工程和经典阅读推广工程。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和课内阅读拓展的研究,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加强课外阅读评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久的阅读兴趣。深入开展读书节活动,继续评选表彰“读书明星”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推动校园文化品质建设。

5.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语文阅读、现场作文、故事演讲、数学口算、英语读写说、应用书法、信息技术创意作品等项目,促进小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继续设置学生自主特色项目展示,为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继续开展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评选,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科学设计,完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

1.强化质量意识。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年度以及上学期考试情况,各位教师要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学科学生)要跟踪调查指导。分析各科情况,找差距,想对策,求成效,为提升本班级教育教学业绩奠定基础。

2.做好单元检测把关。单元练习随教学进度,按时进行检测。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分析、学生错误订正。科学使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补救方法,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3.加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激励性。建立和完善学科教学质量责任制和考核奖励机制,建立起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增强学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实效性。

4.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依据《兰山区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通过调查、座谈、问卷、抽测等方式,用“绿色数据”来实施“绿色质量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方法,建立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实行多元分层评价策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语文评价侧重于认字、书写、朗读、阅读、古诗文、作文等;数学评价侧重于操作应用、说理分析、理解本质等;英语评价侧重于听力、单词认读、情景对话、情景表演、儿歌演唱等;品生、品社等学科侧重于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体育评价侧重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音乐评价侧重学生现场演唱、演奏、展示素质等;美术评价侧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作品展示;信息技术侧重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电子作品设计;科学评价重点在实验操作、科技创意、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等。

)严格对标教研员专业标准,提升综合素养,切实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使命担当

1.切实增强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信念坚定,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要学识广博,努力掌握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科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拓展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理论支撑,富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要敢于创新,主动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要求真笃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教育、崇尚真理,脚踏实地、潜心研究,遵循科研规律,加强学术自律,力戒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杜绝“圈子”文化,自觉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2.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政策阐释解读,主动释疑解惑,扩大政策知晓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积极搭建平台,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及理念的解读培训,培养年轻的后备学科力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普及教育科学及学科科学知识,提升区域民众教育素养,指导做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准确研判区域社会舆情,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2020年月度工作安排

9月份

1.参加兰山区初中教学管理现场会

2.积极参加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

3.参加初中部教学联研片教研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

10月份

1.积极参加兰山区初中课程建设论坛

2.组织参加区部分学科优质课评选

3.参加各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努力获得优异成绩

4.参加区组织的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教学评价先进经验

5.教学常规检查

11月份

1.组织期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

2.针对试题讲评课进行专题教学教研

3.组织全校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汇报活动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

12月份

1.迎接区教研室教学专项评估与质量监测

2.组织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

3.总结2020年工作,制定2021年工作计划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