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防控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疫情防控 >> 防控动态 >> 正文
践行沂蒙精神,坚守疫情“排雷岗”
 索 引 号:  lanshanquwsjhsy/2020-0000208  公开目录:  防控动态  发布日期:  2020年05月14日
 主题词:  其他  发布机构:  兰山区卫生健康局  文  号: 

2020年1月21日(腊月二十七),临沂市兰山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兰山区疾控中心即刻吹响了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号角,班子充分意识到形势异常严峻,紧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会议,同时组织安排成立中心应急小组。作为精防科科长的李培一,面对疫情,主动请战,是中心走进确诊患者病房最多的流调队员。作为共产党员,以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在兰山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中,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疫情“排雷岗”,用手中的纸和笔,“挖”出疾控流调员的“导火线分布图”。

“雷”在哪里,他就在哪里!作为疫情处置的“排雷员”,在进行患者行动轨迹的排查过程中,不但需要面对面的与患者交流,还要“接受”患者咳嗽时的飞沫包围、冷言冷语甚至烦躁的情绪,直至完成患者所有行动轨迹、接触人员的排查工作,有时在遇到行动轨迹复杂的患者,为了摸清足迹,在病房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还未给太阳说再见,月亮已在外面等候多时,而这却是经常的事情。众所周知与新冠肺炎病毒“零距离”的接触,极易造成人员的感染风险,而如果行动轨迹排查遗漏,不能全部隔离,则极有可能造成另一个接触者的传播,甚至会严重导致疫情蔓延。在这场特殊疫情战的情况下,李培一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精准有序、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用重要时间为节点的方式,以乐观、随和的态度帮助患者梳理行动轨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流调任务。

随着疫情的发展,工作量持续加大,不但要对确诊患者进行流调排查,还要对疑似患者、省外、境外返乡人员的行动足迹进行一一排查。他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眼上罩着紧扣的护目镜、口上戴着防护口罩,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防护服的密闭,身着的防护服内经常在汗水的“浸泡”下湿透;在寒冷的天气中,湿透的口罩与防护眼镜紧勒头部的双重作用下,经常会憋到严重缺氧,从而引发阵阵头痛,以至于脱下隔离衣后很长时间也缓解不过来,而这些,坚守在前线的李培一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尤其在处理付屯社区疫情的调查中,患者行动轨迹复杂,防护服密不透风而导致的热气上行,整个防护眼镜已变成白色,只能通过模糊的镜面分辨纸上黑白颜色进行书写,就在这种情况下,在经过紫外线消杀后却发现已整整写了7张纸,细致的调查出了患者的行动轨迹,排查出的密接者够组成一个“连队”,确保了接触患者“一网打尽”,切断了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从开始新冠疫情的流调工作,因疫情防控人员需要隔离居住,李培一连续40多天没有回过家,每天要奔赴多个街道、镇,经常出现在自家小区附近隔离点,看着自己最熟悉的家却始终一步未踏进去过,在给父母和家中两个孩子视频时,由最初两个年幼的孩子争着拿手机,抢着喊爸爸,到最后爱人追着孩子让喊爸爸,孩子却扭头就跑。母亲由于常年失眠身体状况并不好,需要长期服药,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担心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儿子,几天几夜睡不着,伴随呼吸困难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告诉在一线奋战的他,在经过紧急医院治疗以后,几天才缓解过来,父母听到视频中儿子有点鼻音,却不停的询问,每天晚上给儿子打电话成了老人的心事,没人接听再晚也要等着儿子忙完打回来;爱人忙碌一天下班回家,要自己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由于两个孩子年幼,晚上不能分开,一边一个已成常态。李培一深知只有做好疫情“排雷岗”工作,才能对得住父母爱人的支持,才能换来全区人民的安全,才能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疾控人的身影,而流调队员,是切断传播的一把“利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培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忘党员初心,践行沂蒙精神,坚守“排雷岗”一线,以坚定的信念应对这场战“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