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务联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构筑绿水青山的生态李官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12-20
发布日期: 2022-12-20 效力状态: 生效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重要作用。近年来,李官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富饶新李官”的目标,充分发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新体制,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实现生态资源产品化、资本化、价值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李官镇坚持严查环境污染问题,对大气污染源、“散乱污”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源头监控治理,严厉打击“散乱污”,完成 5 家工业企业减排提升改造,11 家企业安装智能用电监控系统,20 家企业治污设施全部规范运行。完成冬季取暖煤改电 1100 户,减少采暖季废气排放。镇驻地 46 家小餐饮和 5 家烧烤店全部安装合格的油烟净化器,城管中队抽调专门力量,强化巡查,保证长期效果。农业办专人专班巡查配合社区、村网格员,形成立体监管体系,有效抑制秸秆焚烧现象。加强对涉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 3 家冶金铸造企业和 1 家工地的监管,确保应急响应政策执行到位。

严格落实市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以沂河引水工程建设为契机,采用区域外引水、水库引水和新建水源工程的方式,将沂河、云泊河、石屯水库和小李官水库等各流域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母亲河的功效,让缺水不再成为制约李官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河流沟渠水污染防治日常监管体系。严格监管污水处理厂运营,污水厂出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全镇10 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覆盖率达到 100%。

建立“大城管”管理体系,6 个城管分队联合环保所对全镇 49 个自然村用地进行全覆盖巡查,织密土壤污染防治监管网络。对 2600 亩残次林进行了治理修复,全面修复了耕作层土壤。重点对金属城等涉及废金属的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监管排查,确保危险废物和重金属不危害到土壤安全。

开展荒山绿化和涵养水源工作,充分利用雨季造林时机,组织实施植树造林项目。严格实施封山禁牧,抓好护林防火,杜绝一切毁林行为。

严禁乱搭乱建,严厉打击私开乱挖,实施最严格的督查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秩序。开展镇内主干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整治,对镇政府驻地环境进行规范治理,彻底整治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

二、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人居环境短板

印发《李官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方案》,抓好“三清四整”,着力解决人居环境“脏乱差”。推进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接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三清四整”提升行动,有效改善村容村貌;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加快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让乡村更靓更美;持续推动“美在农家”工作提档升级,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实现乡村“面子”、“里子”统筹发展。

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以省市乡村文明行动城乡一体化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全镇城乡一体化工作,实现日常清扫、生活垃圾清运、体制机制全覆盖。投资360 万元,购置钩臂式垃圾清运车 2 辆,钩臂式垃圾箱 50 个,机扫车 1辆,洒水车 2 辆,垃圾桶 2300 个。全镇环卫作业实行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将主次干道、村居保洁、乡村道路、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目标,切实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面貌,建设卫生整洁、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依据《兰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2019-2025 年)》要求,按照各村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污水治理模式,分阶段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镇 10 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省生态环境厅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与技术汇编(第一批)的通知》,金锣水务有限公司参与开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兰山模式”(金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点穴治污”,建立了在管网内的村社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分散的大中型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站、偏远的小型村社区实行污水收集池+罐车拉运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并位列全省首批典型案例第一位。

加快建设惠农基础设施。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原则,紧盯服务“三农”的农田、道路、水利等重要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公共配套、基础配套。一是着眼高标准农田。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建设标准,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修复与地力培肥建设,搞好“节水、减肥、控药”一体化治理,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着眼路网升级、水系治理和恒温仓储物流覆盖。加快建设区域快速路,启动云泊湖大街东延工程、孙庄子-沂蒙路道路、镇山大道(原汶泗路)拓宽、茶芽山片区 17.7 公里配套道路等道路工程建设。以水系联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区建设项目为突破,坚持系统治水、柔性治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及灌溉泄洪等需要,全面启动沟渠汪塘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和小流域治理专项行动,消除内涝点。学习兰陵等地先进经验,引入多方资金,分区域高标准筹建果蔬储藏恒温库,为农产品延时保鲜,为错峰销售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积极对接常温及冷链物流企业,实现“农户-恒温库-市场”的物流畅通全覆盖。

持续推动“美在农家”工作提档升级。发放宣传材料,奖补物资;建立“美在农家”服务队,开展居室收纳、家庭美化等服务。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每月一次互评互学,层层开展“美在农家”擂台赛线上评选、富美庭院绿植认养。积极推进“一花一树 富美庭院”示范区建设,带动农户群众认养绿植苗木,扮靓美丽庭院。争取资金,打造“一花一树富美庭院”示范区,栽种绿植苗木,通过家庭小环境的美化绿化,带动村庄大环境的改善提升。

三、保护自然生态,实现资源本底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藏富于绿水青山。抓好水系绿化、荒山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等植绿工程,持续加强林木管护,严厉打击毁林毁绿行为,确保绿化质量和效果。通过大力实施廊道绿化、山体绿化工程,目前全镇果园面积 2.8 万余亩,有林面积 2.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 41.83%。大力开展工矿废弃地整治工作,分类施治,宜林则林,宜水则水。通过修复工矿废弃地及荒地,建设茶芽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玫瑰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发展林业、果业及林下作物。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目前有 2A 级景区 1 个,镇山风景区有九山、八水、十二沟壑之胜景,林木植被覆盖率较高,旅游点主要有天齐庙、李小寨、鹊桥、听涛亭、李小亭、望月楼、皇姑庵、莲花池、三星泉、澄金泉等,景观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并建有莲花山庄、杏花村酒店等旅游住宿设施,是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的胜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