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兰山区李官镇孙庄子村:唤醒“沉睡资源” 做足土地文章》入选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主编的《党建引领谋发展 强村富民促振兴——临沂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背景介绍:
孙庄子村位于兰山区李官镇西北方向,距离镇驻地9公里,东邻沂蒙北路,紧邻玫瑰湖水库,现有人口197户504人,党员33人,耕地1226亩,山地40亩,林地30亩。过去的孙庄子村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长期负债140余万元,班子薄弱,矛盾纠纷多,群众收入微薄。近年来,村集体围绕土地做文章,深入挖掘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为抓手,以“三产融合”为链条,有效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孙庄子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元,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
经验做法:
以地生财,打开集体增收新局面。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散户经营、各自为战,无法发挥集约规模化优势。为摆脱长期贫穷困境,孙庄子村“两委”向土地“宣战”。一是把握机遇,腾地上楼。孙庄子村从2010年开始对接上级土地增减挂政策,对全村165户进行了整体搬迁,共建设5层住宅楼8栋210套,其中老年房40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基本制度,先后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等30余次,项目实施过程公开,没有一户村民提出异议,搬迁工作顺利完成。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又为村集体新增了145亩的土地。二是招商引资,连片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做好土地文章,必须有个坚强的村班子,2018年,孙庄子村“两委”历时40天,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600余亩低效土地全部完成流转,与附近复垦地、荒山、水淹地等400亩闲置土地连成一片,为盘活这些土地,村“两委”外出考察项目,在党委政府帮助下,对接引来天基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了玫瑰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栽种车厘子、猕猴桃等26个大类、近60个品种、近52万株果树,培育果苗近20万株、各类盆景2万盆,栽种食用玫瑰100亩、林下套种食用百合6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近90万元,村民每人增收土地分红1650元,同时解决100余人就业问题。
支部领办,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径。整村土地流转后,群众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集体也有了可观的收入,但孙庄子村“两委”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开启了“二次创业”。2022年初,在没有土地可用的情况下,在邻村流转土地200亩,成立临沂市兰山区晟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确定发展项目,在支部书记师忠山的带领下,村“两委”先后到栖霞、兰陵、平邑和临沭等地考察,确定了瞄准市场、多元发展的思路,合作社种植“百花1号”金银花50亩、“济薯25”甘薯30亩、“济薯26”蜜薯40亩、黄秋葵50亩,并发展作物轮作,接续小麦、大葱等作物,提高土地单产效益。种地是门大学问,村“两委”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授课,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先进合作社参观学习,有了党员群众的支持认可,村“两委”干劲十足,跑市场、谈销售,分别与平邑邑禾农业产业示范园签订秋葵回收协议、与欣亿农业签订蜜薯回收协议、与九州超市签订蔬菜供销协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效益,预计年底营收10万元。
社企合作,打造三产融合新模式。合作社发展初始阶段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在资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存在短板,村“两委”主动对接天基集团,借助企业平台优势,形成“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支部领办合作社2.0版。一是提升价值链。以土地入股方式与天基集团合作建设高温大棚16个,占地50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大樱桃、草莓、铁皮西红柿等高效经济作物,预计年增收20万元。二是延伸产业链。注册商标“稔葵”,投资200万元建设脱水高温棚,进行秋葵烘干深加工,研制秋葵茶、秋葵花茶、秋葵食用保健品等产品,每斤增收约100元,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秋葵产业链。三是融通供应链。在秋葵产业方面,建立“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散户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加工。在果品种植方面,依托山水资源和天基玫瑰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文旅资源优势,发展休闲露营、农事体验、果品采摘等文旅产业,打造城郊休闲打卡地。
发展的力量源自群众,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如今的孙庄子村,还清了负债,村集体存款达到600余万元,每年给每位村民发放土地分红1650元、春节中秋节福利1500元,村集体直接承担村民有线电视、治安保险等费用。相信有为民的情怀、有拼搏的干劲,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孙庄子定能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村强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