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金雀山街道金智社区开展了“讲故事、学理论”活动,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尤如峰带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的故事。
199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州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给他在老干部宿舍楼里安排了一套住房。一开始,陈向先还担心习近平和老干部们住在一起不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的老同志喜欢反映问题,爱提意见,但习近平却很愿意和老同志们住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那里住了一年多,对老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视,和老干部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关系都很好。
习近平总书记待人真诚,既谦虚平和,又很有威严。这种威严来自他正直无私的品质,也就是“不怒自威”。工作一段时间后,陈向先觉得有的同志在习近平面前不敢瞎吹了,因为谁在他面前说瞎话,他都心里有数。习近平总书记虽然不会声色俱厉地批评,但是他的严格要求,让任何人都糊弄不过去。习近平总书记有任何事情,任何要求,都是当面直接提出来,摊开了说。习近平总书记绝不会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给人穿小鞋,使绊子整人。如果习近平对谁有意见,认为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一定会当面说。这是人们尊敬习近平但又不怕习近平的根本原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为党的工作机密绝对是守口如瓶,从来不透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在廉政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确实是做到了“打铁先得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又担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但他的办公室始终是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他在福州工作的7年间从来没有装修改造过。外事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的任何礼品,连客人送给他的一条领带、一盒食品都交给陈向先,由陈向先登记上交处理。习近平总书记既严格要求下属,又对同志们关心爱护。在很多生活小事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体贴,比如有的同志父母或小孩生病,生活上有困难了,他都会及时交代相关同志给予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志们在工作上也给予支持,经常手把手地教。原先,市委办公厅临时性、随机性的事务过多,陈向先当办公厅主任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每周末都为下周做一个计划,每个月都会为下个月做一个安排。全年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习近平总书记教导下,办公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上就办”,不仅是对全市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市委办公厅工作的要求。他经常抽出时间和干部谈话,帮助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培养、帮助干部,带出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中很突出的一点是,他能够以各种方式方法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倡导“四下基层”,自己带着做起,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各种难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下决心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求市、县主要领导带头接访群众,并形成定期接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每到接访日都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谈,直接解决相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常对基层领导干部说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扶一些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帮扶过两个贫困学生,几年来一直资助他们上学。陈向先也跟随他,挂钩帮扶1至2名贫困生。陕西梁家河的老乡们有了困难到福州来找习近平,他都尽力帮忙。有什么地方发生了灾害,群众有了困难,需要捐款,习近平都是带头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当领导有很多过人之处:他既亲切又威严;既能把握大局,又能细致入微;既能当机立断,又能周密安排;既关心同志,又立足当下;既身居高位,又体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有条理,记忆力惊人,能力和判断能力都非常强。有一次下乡考察,一位领导问陈向先:“福州市土地面积有多大?”陈向先说:“应该有1万多平方公里吧。”习近平总书记说:“有11968平方公里。”陈向先深感佩服,同时也想,这不仅是记忆力的问题,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土地的强烈责任感和深厚感情。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概括说: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这是辩证统一的。这句话换一句话说,就是,你不联系群众,你的基本功就不扎实,你的本领就不够。你高高在上,根本看不到基层的情况,体会不到基层的心情,你得到的信息是不准确的,你掌握的民情是虚假的。那么,你所谓的管理服务措施那就是根本不切实际的,无法在你服务的单位有效地推进下去,自然你所希望的结果就不会出现,你的“政绩”就自然而然地得不到领导和群众的理解和认可。有时候我们的一些管理人员常常不理解:我明明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可为什么得不到好的回报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脱离实际,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砸锅!
感悟
我们要把一个单位的工作做好,必须要把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做扎实。一定要尊重员工,真正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来交流沟通,了解他们,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做事。而这,就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