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文件
临沂市兰山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文号: 临兰自然资发〔2020〕2号 成文日期: 2020-06-08
发布日期: 2020-06-08 效力状态: 生效中

临沂市兰山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临兰自然资发〔2020〕2号


为扎实做好全区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鲁政发[2003]73号)、《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鲁政字〔2014〕66号)、《山东省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鲁自然资发[2020]3号)、《临沂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临政字[2005]30号),制定《临沂市兰山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19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一)地质灾害概况。兰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地面塌陷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两种。截止到2019年底,我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以小型为主,其中崩塌隐患点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8%;采空塌陷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5%;岩溶塌陷8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47%。2019年全区未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事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平稳。(隐患点详见附表1)

(二)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因素较多,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植被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因素;大气降水、地下水开采、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等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从2019年全市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主要与水情有关。

二、20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防治对策

根据我区地质灾害发展现状、2020年短期气候趋势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分析,预测2020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可能接近常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将仍以崩塌和地面塌陷为主,交通设施、村庄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一)崩塌

崩塌主要发生在6-10月。主要分布于李官镇、白沙埠镇交界处、经济开发区等中低山丘陵区。

防治对策:1、由隐患点所在镇、经济开发区落实群测群防制度,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并设立警示标志;2、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人工除险;3、对危岩体临空面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4、在崩塌点下方修建挡石墙拦截坠石;5、强降雨期间,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二)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5-9月。主要分布在城区西部银雀山街道办事处后岗头社区、陷泥河两岸、兰山街道办事处部分区域等隐伏岩溶发育区,近年来政府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岩溶塌陷发生的概率降低,但是受降水或地下水短期超量开采的影响,岩溶塌陷隐患仍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点状。

防治对策:1、由隐患点所在街道办事处落实群测群防制度,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确有必要的要设立警示标志;2、做好危险区内地下水水位长期动态观测(重点关注长期干旱后或强降雨后的地下水水位波动);3、做好区内人工取水、基坑排水的巡查工作,汛期严禁短期内大量抽取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水位急速波动;4、采用清除充填或灌浆充填岩溶空洞等工程措施提高上部土体稳定性;5、强降雨期间,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三)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受降雨、爆破等影响,全年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分布于兰山区义堂镇等地下矿山采空区影响范围内。

防治对策:1、由隐患点所在镇落实群测群防制度,对采空区、塌陷区派专人监测和预警,并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2、对采空区、塌陷区通过修建隔离墙、防护网等措施,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采空塌陷影响区域;3、逐步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4、对塌陷区影响范围内群众实施搬迁避让;5、强降雨期间,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

依据上述预测分析,2020年全区设置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2个,一般防治区1个(具体位置、范围及重点防护内容见附表2)。

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台风、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易诱发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和重点防护地段需提前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落实有关责任人,切实做好防御准备。自然资源、应急、建设、水利和交通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经开区必须各负其责,在汛期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汛期经常性监测和24小时值班,做好防灾、避灾、救灾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各镇、街道、经开区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做好预警标志,开展经常性监测。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镇、街道、经开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因自然因素、历史遗留等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要明确地方政府治理主体责任,采取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移民避险搬迁等有效措施防治;因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相关责任人落实防治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作,齐心协力推进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调整后的“三定”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中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审核;财政部门要将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自然资源部门要组织指导全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专业监测和预警预报等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住建部门要加大房屋建筑开挖引起地质灾害的排查、治理力度;水利部门要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治理工作;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中小学周边、公路沿线施工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时开展应急救援等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预防预警、治理等工作。

(三)坚持群专结合,增强地灾防御能力。要结合机构改革,及时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积极推广地质灾害“管理支撑层次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五化”模式。要充分发挥驻地勘单位技术支撑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地勘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排查、核查,划定危险区,制定防治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监测责任人“五级联防”,健全以村干部和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对群测群防员要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进行事前培训,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辨灾、避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村庄、重大工程、交通干线及其他重要设施,要布设专业监测仪器,实施自动化监测。

(四)加强会商联动,提升预警预报水平。各镇、街道、经开区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强化自然资源、应急、水利等部门之间的联防联动,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要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提供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要保持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畅通,确保及时向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当地村、单位、群测群防员以及受威胁人民群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最大限度给出提前量。

(五)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各镇、街道、经开区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要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要纪念日认真开展宣传活动。要会同技术支撑单位,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识灾、避灾、防灾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骨干和群测群防员的应急防治技术培训。

五、附注

本方案重要用语说明: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次易发区,是指在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影响下容易发生或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是对本年度灾害发生趋势所作的一种预测。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一般根据当年预报的降雨中心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确定,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一般根据多年暴雨中心,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其他条件确定。

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有地质灾害前兆现象,可能发生灾害构成危害的地点、地段,包括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有可能再次发生并构成危害的地点、地段。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程度达中型以上(包括中型)或威胁集中区人员达30人以上的列入区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附表1:兰山区2020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表2:兰山区2020年重要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兰山区自然资源局

                                                                                           2020年6月8号


附表1

兰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地质灾害隐患点名称 位置 经度 维度 灾害类型 防范措施
1 半程镇王庄子北塌陷 半程镇 118°21′49″ 35°14′37″ 第四纪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2 兰山区小涑河药材批发市场岩溶塌陷 兰山街道 118°19′03″ 35°04′26″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3 兰山小区岩溶塌陷 兰山街道 118°18′09″ 35°04′33″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楼房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
4 兰山街道大岭村西北岩溶塌陷 兰山街道 118°16′19″ 35°06′43″ 岩溶塌陷 将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取水井及其周围灰岩顶部岩溶裂隙进行封闭
5 义堂镇王家朱里村西南采空塌陷 义堂镇 118°11′39″ 35°09′26″ 采空塌陷 查明采空区形态,群测群防,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6 义堂镇王家朱里集市东南采空塌陷 义堂镇 118°12′17″ 35°09′24″ 采空塌陷 查清煤矿巷道具体位置和走向,查明采空区形态,群测群防,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7 义堂镇苑朱里社区采空塌陷 义堂镇 118°11′39″ 35°10′03″ 采空塌陷 查清煤矿巷道具体位置和走向,查明采空区形态,群测群防,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8 义堂镇华夏社区西南采空塌陷 义堂镇 118°09′60″ 35°11′28″ 采空塌陷 查明采空区形态,群测群防,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9 义堂镇周井铺村采空塌陷 义堂镇 118°10′26″ 35°11′13″ 采空塌陷 查明采空区形态,群测群防,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搬迁避让
10 苗庄小区岩溶塌陷 银雀山街道 118°18′35″ 35°02′54″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建筑物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
11 雅禾纺织公司八厂仓库门前岩溶塌陷 银雀山街道 118°17′11″ 35°03′42″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12 银雀山街道后岗头村陷泥河(原国棉八厂)岩溶塌陷 银雀山街道 118°17′07″ 35°03′53″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13 银雀山街道全家红埠寺西南岩溶塌陷 银雀山街道 118°15′14″ 35°03′59″ 岩溶塌陷 群测群防,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14 李官镇铁山坡村西北采空塌陷 李官镇 118°20′46″ 35°20′08″ 地面塌陷 群测群防,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搬迁避让,建议工程治理回填
15 兰山区兰山办后洞门河东村崩塌 兰山办 118°11′46″ 35°06′12″ 崩塌 群测群防,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设立警示牌
16 李官镇小李官庄西北崩塌 李官镇 118°24′40″ 35°16′15″ 崩塌 群测群防,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设立警示牌
17 李官镇石家屯村南崩塌 李官镇 118°25′23″ 35°15′10″ 崩塌 群测群防,设立警示牌


附表2

兰山区2020年重要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防治分级 分布范围 主要灾害类型 重点防护内容 面积(Km2
重点防治区 兖石铁路(全家红埠寺~杜家三岗段) 岩溶塌陷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5.08
苗庄小区 岩溶塌陷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0.43
兰山小区~涑河地段 岩溶塌陷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1.31
国棉八厂~陷泥河(后岗头)地段 岩溶塌陷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0.42
王朱里-苑朱里煤矿采空区 采空塌陷 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2.22
周井铺煤矿采空区 采空塌陷 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4.01
石官屯村南 崩塌 实行群测群防,汛前排查,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在危岩体下方设立警示牌 0.56
次重点防治区 临沂城区西部 岩溶塌陷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 41.57
小山前 崩塌 实行群测群防,汛前排查,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在危岩体下方设立警示牌 1.27
一般防治区 兰山区大部分地区

834.83
防治大区 防治亚区 面积(Km2 主要分布范围 重点防护内容
重点防治区 岩溶塌陷 7.24 分布在银雀山兖石铁路两侧区域、雅禾纺织公司—陷泥河一带、兰山小区—小涑河、苗庄小区地段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采空塌陷 6.23 分布在义堂镇王家朱里和周井铺一带 建立地面变形长期观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塌陷区周围、路口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降雨期间,禁止车辆、人员等直接进入塌陷区,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应急避险
崩塌 0.56 李官镇石家屯茶山一带 实行群测群防,汛前排查,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在靠近危岩体的区域设立警示牌
次重点防治区 岩溶塌陷 41.57 分布于城区及其以西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及其边缘(重点区外围):西至古城,北部到西张庄—前十里铺,东部至后西北园—付家屯,南到兰山区与罗庄区交界线,涉及银雀山办、兰山办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岩溶塌陷区地下水监测网并建立岩溶塌陷预警系统,坚持长期观测塌陷区地下水水位
崩塌 1.27 小山及其附近矿山开采地段 实行群测群防,汛前排查,汛期专人监测和预警,对破碎危岩体进行清理,在危岩体下方设立警示牌
一般防治区
834.83 分布在重点防治区及次重点防治区的外围,涉及南坊办、朱保镇、白沙埠镇、枣沟头镇、半程镇,义堂镇、李官镇的大部分区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