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枣园镇集体增收突破年,我镇坚持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制定《枣园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年实施方案》,围绕产业融合创新与多元就业增收两大核心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各村围绕自身资源禀赋,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因地制宜谋划集体增收项目,可以是投资大、收益高的项目,也可以是小而精、短平快的项目。2025年底,力争精准培育3-5个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壮大一批共富工坊品牌,培养和发现一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村干部,实现闲置劳动力灵活就业与集体有效增收。
为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即日起推出“集体增收进行时”专栏,为各村优质项目搭建亮点展示的平台载体,推动经验共享、整体提升。
枣园镇闫家屯村,位于枣园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现有村民1265户3852人,流动人口1000余人,村庄占地面积4500余亩。村庄紧靠西中环,西临京沪高速枣园出口,南临青岛理工大学,东临战新产业园,交通便利发达。闫家屯村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拓展村集体增收途径,以闫家屯村经济合作社为核心,因地制宜,摸排合适闲置场地及闲散劳动力,于2025年4月注册成立闫家屯产居物业服务公司、闫家屯共泰置业有限公司,创办闫家屯共富工坊,形成集体增收“共富创益社”三大产业,通过整合辖区内外产业资源,号召村民入社,实现村集体、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工坊致富:巧手织就家门口致富网
在闫家屯,“家门口就业、零风险增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写照。
闫家屯共富工坊由村党支部领办,以“集资源、促就业、助共富”为宗旨,打造服务企业、连接村民的共富服务点。闫家屯党支部主动对接周边企业、园区、商城的零散加工订单,将原本分散的手工编织、产品包装等需求进行整合,形成“订单蓄水池”,村民按需认领加工产品。从“人找活干”到“活找人干”,闫家屯村共富工坊精准匹配到村内的闲散劳动力,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激活了乡村“闲时劳动力”,形成了“企业降本、村民增收、乡村焕新”多赢格局。
目前,共富工坊入社村民285人,分散代工点15个,已成功对接家德家居、升威体育、木玩够玩具等企业手工活,涵盖零件组装、手工缝制、产品包装等10个加工项目,人均每月增收1500元。
物业致富:服务升级激发增收新动能
闫家屯产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同样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整合辖区闲置场地与人力资源,成立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以精细化服务为核心,承接小区及产业园区物业管理项目,构建了“家门口”就业新平台。
一方面,深度服务企业。公司成立后,工作人员对辖区内 86 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起工业产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公司可深入了解企业用工、运输及上下游产业链需求,采取“村级推荐—公司考察—用人单位使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劳动力服务,及时为村民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上门服务和生产生活保障工作,与企业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招工50余人,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做好物业管理。公司组建了专业的产业物业队伍,不仅可以为园区提供园林、绿化等优质的物业服务,在服务居民方面,产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也毫不含糊。针对闫家屯小区 7 栋居民楼 348 户住户,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物业服务队伍,对全体业主信息进行登记造册,详细摸清实际居住情况和房屋归属权益,通过更换小区房产证明等方式,有效严控房屋私自转让买卖,明确房屋归属,大大减少了房屋买卖纠纷。通过重整物业管理、上门物业服务等项目,目前已实现增收 20 余万元。
置业致富:基建赋能打造增收快车道
闫家屯共泰置业有限公司则紧紧抓住兰山区战新产业园、地产品产业园等开发建设的契机,充分整合村内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将泥瓦匠、水电工等技能人才纳入其中,凭借专业能力和良好信誉,目前已与18家专业施工、班组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在实际业务开展中,共泰置业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地产品产业园指挥部,承揽了产业园临时用电工程、8家企业土方工程、5家企业施工围挡以及2家水电工程等项目。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各班组基建业务,带动村内300人次建筑工种参与其中,公司收入现已达到12余万元。
枣园镇闫家屯村以创新思维破题,通过“物业+置业+工坊”三产融合,成立“共富创益社”,整合产业链资源,搭建起“订单集散+灵活就业+技能赋能+物业服务+置业开发”五位一体的乡村共富平台,走出一条产业联农、技能强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下一步,闫家屯村将继续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将集体增收资金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全面改善乡村面貌,实现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