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雀山街道紧抓“清廉村居”、乡村振兴有利时机,按照“规范权力、完善监督”的总要求,摸清家底、盘活资源、探索智慧化“三资”管理方式,着力抓规范、强监督、促清廉上下功夫,以“清则生明、廉则生威”为主题思想,打牢乡村治理清廉根基,努力建设“三资清晰、权力清源、班子清廉、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型“清廉村居”。
结合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工程,街道坚持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特色”清廉村居示范标杆。
南关社区以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打造了象征民族团结进步的“红石榴”精神,点面结合、全线共进、全域推进,探索工作经验,树示范标杆,交出了一份推动“清廉村居”建设纵深发展的靓丽答卷。
新华社区注重财富积累,牢牢树立“利为民所谋”思想,在原有集体土地拆迁的基础上,由33名股东和集体共同出资280万购买华润沿街商铺430平,使得“资源变资产”,每人每年分红四千余元,真正让居民得到实惠,同时成立物业公司,规范管理23个无人管理小区,构建“清廉村居”建设。
三合屯社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高规格、高标准打造“退役军人之家”,夯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基础,积极探索“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体现“党的红、军的绿、家的暖”,传承退伍不褪色的 “光耀三合”精神,筑起“清廉长城”。
西苗庄社区借助自身地理优势,发扬“孺子牛”精神,厚积薄发,依托红色文化在老旧小区治理提升工作中,逐步探索形成“‘社区主治’+‘四步’工作法”老旧小区治理模式,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将“清廉”元素融入其中,高质量打造“清廉村居”示范点。
银河湾社区以原国棉八厂职工住户为主体的特点,用“老八厂精神” 塑造为银河湾精神,建立了“国棉八厂记忆馆”、“红色基因孵化室”、“老战士讲台”,是市红色传统教育基地之一。以“四心”党建理念创新网格党支部“四字”工作法,社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是首批山东省绿色社区、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以清廉文化带动社区发展。
银东社区党总支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工作主线,努力打造“清廉”社区,引导社区党员作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发掘社区党员队伍特点,充分利用社区居民来自沂蒙山腹地原山东“小三线”军工聚居区的优势,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军工精神作为社区党建的灵魂,促进党员主动服务社区,助力社区“全面建设、互融互促、共建共享”;通过依法程序解决许多城市社区发展遇到的困难,收回流失的公产用于扩建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红色物业协同配合项目,致力于解决阻碍社区发展建设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银东社区啃下不少阻碍社区发展的“硬骨头”,补齐民生短板,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街道把廉洁文化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基础,不断丰富宣传方式,创新表现形式,延伸廉洁文化宣传触角,着力打造一批“清廉村居”,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的清廉文化品牌。
开展建设清廉文化宣讲阵地,将传统廉洁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以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廉洁文化进行宣讲,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触景生“廉”、寓“廉”于乐,将廉洁之风吹入千家万户,营造知廉明礼的良好氛围。
秉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清廉文化阵地借助村居现有的墙体和文化广场,精心挑选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解读,将清廉元素与环境绿化、设施设备融为一体,建设涵盖了村规民约、清廉名言、漫画说“廉”等展示区域,融廉于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清廉村居”气息。
此外,街道开展“清廉好家风好家训”、“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用足红色资源、用好家训资源,涵养清正家风,深度挖掘整合清廉文化资源,宣传群众身边孝老敬亲、勤俭自强、廉洁自律等感人故事,以展板等形式对家风家教、家庭美德等方面进行诠释,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培育良好社会风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清廉文化熏陶,提升清廉意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